在95级钳工二班有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生,他叫李国勇,因为家境贫寒,曾几度濒临辍学。或许是艰难岁月锻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20年后,当李国勇再次出现在职中人的视线里,已然是一名令学校引以为傲的优秀毕业生,工作岗位上的尖兵,走上公司管理层的成功领导。
李国勇是玉田县林头屯乡闫庄子村人,1998年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河北师范大学。说起李国勇的上学经历,确实几多艰辛与坎坷,在那个年代上职中还没有国家资助,懂事的他几次提出要终止学业分担家里的负担,可是都被说服了,做他思想工作的人就是班主任杨忠老师。杨老师从心里喜欢这个勤奋懂事、学习踏实的孩子,可是辍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家庭的经济困难,从长远来看还断送了学生的前途,所以,即使再困难,杨老师鼓励他上学,况且,压力就是动力,贫穷不可能纠缠一个勤奋的人。为了帮助李国勇顺利完成学业,任课老师们都格外关注这个孩子,如今提起那段日子,李国勇仍心存感激,感激老师,感激母校。也正是在职中的坚持和奋斗,李国勇顺利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并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还被评为河北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2001年7月,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李国勇在石家庄电机厂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依靠扎实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很快升任技术主管。业务上的出类拔萃很快让他崭露头角,2004年4月,迁安市津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任命他为设备主管、分厂设备厂长,三年后又受命于河北京东管业有限公司,担任铸管分厂设备主任兼机械工程师。连续的岗位变更,他一年一个台阶,技术上和管理上也越加成熟。
2007年在京东管业工作期间,铸管车间正在紧张的筹建中,李国勇的主要任务是设备安装调试及生产前的工作准备;5月份,他的工作重新调整为设备安装。万事开头难,那年的7月是他最忙碌的开始,夏日天气千变万化,由于土建施工造成车间内部坑坑洼洼,大小风雨随时光顾,大批设备只能靠一张张塑料布临时遮盖,很多设备被泥土黏住,设备运输车辆进不来出不去,道路修了一次又一次。上有钢构施工队,下有土建施工队,再加上车间的安装人员,虽然头绪繁多,但在他的安排调度下,分工都很明确,工作秩序井然。整个工程完工也比计划时间整整缩短四十天,这其中不知浸透了李国勇多少智慧、心血和夜以继日的坚守,同年他也被河北京东管业有限公司评为先进个人。
2010年3月,李国勇调入哈尔滨天滋矿业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负责技术项目部分的总体工作,刚刚步入新岗位的他就遇到了一个“大活儿”——年处理原矿可达500万吨的项目建设,为了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他带领项目组确定设计方案及工艺流程,方案定型后组织主要设备的招投标,按工艺要求确定施工队伍,2011年5月,公司投资2.7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顺利动工,并于2013年7月建成,同年8月一次试车成功。项目建设圆满收工,李国勇功不可没。
2014年7月,他又接受公司安排到迁安市津唐球墨铸管有限公司铸管分厂任设备厂长兼项目工程师,主要负责铸管分厂设备及维修人员的管理,以及厂内技改、大修、中修等重点项目的组织筹建,大型新建项目的组织建设等。一年多的时间,公司DN800—DN1200水冷离心球墨铸管项目顺利投入使用,DN1200—DN2000热模离心球墨铸管项目如期完成。挑重担,扛大旗,李国勇精通业务、务实肯干,领导和同事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20年风雨兼程,20载砥砺前行,始终走在技术一线的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对技术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见解,“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这是上学是的技术启蒙,真的走入这一领域,才知道学技术没有终点,他说,有了技术除了就业,更是肩负着一份信任、一份责任、一份荣耀。
谁的人生都不缺少舞台,看你如何展示独有的风采。李国勇是母校的骄傲,学校也期待着更多的李国勇!
作者(母校)寄语:谢谢母校给予我的一切,祝福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扬四海,硕果累累镇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