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涛,男,河北省玉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0届钳工专业毕业生,人送绰号拼命三郎。2000年7月被学校推荐到唐山盛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做组装工;8个月后,做售后服务;2年后筹建玉田和顺印刷包装机械厂,任总经理;生产烫金机,年销售额300万元,年缴税金10万元。

一、转变思想,迎接挑战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刚迈出职中大门的郑海涛,走进公司车间办公室,桌上厚厚的一大摞图纸,摆在郑海涛面前,他信手拿起一张看时,大多看不懂,心咚咚地跳起来,他踌躇了,彷徨了、恐慌、无奈了,面对图纸,就只有一个想法“放弃”。反正专业不对口,学得是钳工,干得是组装工。老师得知情况后,到单位与他谈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转变了思想,调整状态,面对现实,安下心来,又开始了工作。

二、精心研究,不耻下问

心态,决定状态。想干,就得干好,把事干成,他是那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按图纸组装机械,要求职工理论和技能必须过硬,否则不能完成任务,他嘴上急得起了大泡,八小时内,哪里不懂就向老师傅请教,虚心向他学习。八小时外,他从主管技术经理杨国军手中借来一些图纸,以课本为指导,精心研究,有时候偷偷拿着图纸跑到学校,向老师请教,有时候偷偷拿着图纸跑到同事家,向同事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三个月的攻坚战,他把整套图纸吃透了,工序怎么安排,先干什么,后装什么,他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了。正是这种不耻下问,精益求精的态度,才使他从十几名新员工中脱颖而出,很快成了车间的骨干力量,深受车间师傅们的赞扬,得到了老板叶理明总经理的重视。

三、竭尽全力,提升公司形象

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层天。总经理开始对他进行着力培养,八个月后,安排他做售后服务工作。为此他经常走南闯北,机器卖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为了调试好机器,有时一干就是一两夜,为此,深受用户的好评。很多厂家经理亲自给叶总打电话,对他提出表扬;有的还亲自到饭店请他吃饭以表谢意。他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客户,尾款还款不用催,主动汇到公司。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提升公司形象,他为公司建立了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网,一年里他不仅用网络、电话进行信息反馈,做技术指导,而且还先后走过哈尔滨、去过长春、到过辽阳,又经北京、行至天津、来到上海,下过广州、脚踩桂林等数十个城市,登门做技术指导。既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客户们都信服他,说他讲诚信,守信用,赢得了公司的信赖,2002年8月份,他代表公司到北京国家会展中心参加印刷机械会展。

四、抢抓机遇,奋发作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2002年11月份,他筹资七万元成立了玉田和顺印刷包装机械厂,主要生产烫金机。万事开头难!只有3名工人的小厂,没有车间,他就租了三间车棚子,顶棚瓦破裂,四面透风,夏天漏雨,冬天冻脚,自己拉砖垒墙,没钱进货,资金周转困难。一次,距交货日期还有三天,客户就催烫金机,这时三项电动机还没有着落,怎么办?凭着他人的信赖,进北京,到机械用品商店,找到客户老板,红着脸借来两台电机,老板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

产品靠质量,企业靠经营。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03年2月份,他的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2003年当年产值16万元,获利3万元钱,2004年又上机型项目,他亲自把质量,做售后,走会展,找代理,很快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市场,提升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企业红红火火,再获红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005年初,他改善工作环境,扩大生产规模,又租了1千平米的新车间,又上了几十万元的新设备,员工从3人增到20人,年销售额由10几万元增到300万元,年缴税金增到10万元。印机行业的同行们都夸奖他,海涛真行!搞印机的全县八十多家,数你最年轻,数你干得最出色,你厂已成了印机行业的一支新军……

作者寄语:郑海涛,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精神。没有教师的谈心,就没有郑海涛的状态;没有务实干事的状态,就没有拼命三郎的精神,就不能开拓出自己的事业。即使是非对口专业就业,也可以创佳绩、建伟功。郑海涛是玉田职教中心的骄傲,是毕业生创业的榜样。